日志 - 我的藏经阁

读书育鸽札记(14)

来源:荣 光   发表时间:2008-01-26 18:31:53   浏览数:1959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在中鸽协的指导和各地鸽协的组织下,一些有条件地区又恢复了一年内举办几次千公里级别的赛事。这一件被国内养鸽者称赞的举措,从历史发展角度讲才真正使我们的赛鸽事业同国际大赛接轨。我们有相当于三个欧洲陆地面积的辽阔疆土,这使先辈们培育的不屈之翼又重新受到青睐。看到国血终又回到了大赛的舞台,看到国内赛事终于跳出追求短途赛事的怪圈,我大胆的预言:中国人培育的优秀长程赛绩鸽的身价立即会向上翻跟头!喜新厌旧的你可千万留神……。
1、近亲作育的后代鸽会出现周期性的稀便现象,这种周期现象的发生大多在气温骤降的时节。这种周期性的稀便并没有使体重减轻,当艳阳天后大多恢复正常,与雌鸽临产前的稀便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由于近亲繁殖使肠道功能先天抗应激能力差,一个是产蛋前泄殖腔受到体内雌性荷尔蒙的刺激分泌粘液湿润扩张干涩的产卵通道。对前者应补充有益菌,后者可任其自然不必惊慌。
2、在自家鸽中我有意识的进行过一项试验,其目的是观察鸽群在家训期间相隔多长时问不饲喂,随之消化系统产生的耐饥饿时间及其自身机能调节能力。然后观察这期间粪便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试验品系有长短程之分。早晨训放进棚,8点钟开始饲喂赛飞饲料八成饱,然后全天仅提供饮水至次日中午12点整,28小时后部分短程赛鸽出现白色粘状稀便,个别的出现水条便。继续至下午17点钟左右(持续33小时停食),短程鸽开始排出完全水便,个别的出现粘状绿便,家飞时间大大缩短,急于进棚寻食,饮水次数增多,精神出现亢奋样燥动,体重开始减轻,胸肌显著收缩。而擅飞恶劣天气的长程鸽大部分立于栖架、精神状态显得相对平静,粪便次数减少,呈粥样状,仅有极个别的出现羽毛蓬松倦怠的现象,开始出现白色粥样水便,直至第三天近48小时大部分才出现粘状绿便。从粪便及精神状态分析:由于短程鸽肌体爆发力较长程鸽进入状态快,其自身的饲料消化能力及营养转化能力也就相对较快,其肝脏储存的营养在没有新的营养补充时,会很快开始动用肝糖以补充肌体的需要。这种快速营养转化能力是短程快速鸽自身特性遗传的结果,而非后天训练造成。所以短程鸽在飞行时间上不能拖,也没有长程鸽耐粗饲料、耐恶劣气候条件的特质。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我发现赛鸽之所以归巢后出现稀便现象并不完全是在放鸽车中沾染上有害菌,其中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赛鸽在飞行中由于空腹飞行,需要自身调动肝脏储存的营养以补充飞行动能。如果肝糖转化过程时间过长消耗过量就会造成粘状绿便 (不仅仅是胆腺分泌的胆汁而应为飞行动能燃烧后的排泄物)。不过对于自身体质弱肠道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赛鸽,因体力透支确实容易在外界有害菌侵入的诱因下受到外界感染,使自身原本潜伏的病菌加快繁殖。由此:根据短程赛鸽肌体营养储存转化快的特点,可以设定500公里比赛交鸽当日的晚餐必须在下午16到17点之间完成,只可八成饱,然后给予足够的营养水,以支持赛鸽飞行中的体能状态,减少飞行中肝糖的过多转化。
3、由此引伸,一些鸽友(验棚时)仅凭观察赛鸽400-500公里归巢后的粪便是否稀软变色为依据分析赛鸽的归巢状态或是否参赛,来断定赛鸽本身是否进行过长时间飞行是不客观的经验之谈。现实中确有一些赛鸽在几天的国际间长途旅行搬运中转和参赛500公里归巢后其精力依然旺盛粪便依然正常结成小球,肌肉没有掉膘迹象,眼晴不湿体态依然,仅仅是体重稍有减轻的赛鸽。如果我遇到了这种应激特征不明显,适应能力强的赛鸽我会非常留意,并在作育中用心将这种特质保留下来。在我的养鸽生涯中曾多次遇到过具有这种特质的赛鸽,我也曾用这个方法在天津养鸽家邓文敏先生的聚龙公棚(2003年春天),在先不看血统书的前提下,在近60羽由欧洲刚刚进口的种鸽中挑出了其中最好的来自国际鸽联主席卡洛斯原棚鸽,自身曾获得过高位赛绩的一羽灰色雄性优秀种鸽。所以现实中要注意观察总结,想想如今在职业赛手调养过程中经常用药煨着的一羽羽赛鸽,赛前临门一脚还要往鸽嘴里塞几个药球,滴几滴药水,再由于各家调理方法、养功各不相同,又怎能仅仅凭归巢后的一泡粪便来断定其是否具备归巢状态。要么养鸽者有两羽真假足环的鸽子,但在全国提倡普及施行防伪密码粘胶条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呢?除非举办者有猫腻(举办者考虑到自己的运作赢利以及养自己鸽子圈内人的名声或中途作弊提前放出自家鸽时使混入笼中的其它养鸽人的鸽子逃出放鸽车)。什么解释权归举办者,这个提法本身就是姜太公钓鱼,只要你参加就必须我说了算,完全是掐着参赛鸽友们的脖子强行灌你喝水的霸道意图。说白了,其最根本的想法还是出自于不愿让参赛的圈外人拿奖金!。
4、自家鸽与引进鸽杂交作育的后代往往出现骨架身形增大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在同系远交鸽作育的后代中也时常发生,这正是利用杂交和远交提升赛鸽肌体素质的必要手段。可是过大的体形通常会直接影响赛鸽的飞行速度,那么怎样才能既保持了幼鸽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又不使幼鸽身形过大?因为把握不好营养供给,幼鸽肌体及神经系统发育就会造成发育迟缓,严重的出现僵鸽,所以这也是作育过程中控制幼鸽身形变化一个操作起来比较棘手的技术问题。为了保持作育的幼鸽将来的身形紧凑、流畅,后天训练时使其肌体消化系统工作更加有规律,首先在幼鸽生长前期,对于亲鸽的饲料供给要定时定量,决不能按照人的习惯思维:担心幼鸽饥饿,让哺育期间每日饲料全天供应。肌肉骨胳生长靠的是营养比例,而不是靠饲料供应量的多少,供应少了营养不足,多了浪费,过剩造成脂肪堆积出现平日里说的水膘现象,俗话说的好:“有骨架就不愁日后不长肉”。在营养方面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粉的日常供给,会及时的补充亲鸽体质和幼鸽骨胳发育的营养需求。定时定量的饲料供给会支持转化成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糖份及分解后的其它物质。然后接下来控制体形过大的方法是,当幼鸽21天左右时人为的将幼鸽同亲鸽分开,强迫其独立生活并培养幼鸽同人的亲和,使其不惧怕人,尽早形成只有主人才会使其得到食物的习惯意识。在实际作育中需要作育者下狠心,两种方法可以分阶段实施效果更好。
5、在作育过程中我发现:当亲鸽在一个春季共同哺育两窝幼鸽之后,由于体质下降,经常造成第二、三、四窝幼鸽生长发育迟缓,或形成幼鸽个体一大一小现象。我曾经做过多次比较,对发育迟缓偏小的幼雏额外单独饲喂“哺雏宝”几天后偏小的个体明显追上了另一羽幼雏,活力、争哺欲明显增强,这是营养素起了决定作用。而恰恰是这第三窝后的幼鸽身形又恢复保持了较小紧凑的身形,其行为的机敏程度,眼晴神色的光亮度,认家早熟的时间,飞翔特性的遗传均胜于较前作育的同父母当年平辈幼鸽。由此我以为:父母在作育疲劳状态下会产生优秀的遗传基因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最基本的是不能抛开当时的生存环境、作育的季节气温,食物营养的来源程度。想来冬季和早春作育幼鸽的生长发育是不能同春暖花开、万物萌发,生物钟全力调动舒展打通亲鸽体内的每一根半休眠状态下的神经以激发产生作育动力相比的。这种作育动力,优秀遗传基因的激发是随着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循序渐进,不可能几天几周即就。所以有目的控制哺雏期营养和饲料的供给量,掌握最好的作育季节时间对于幼鸽智商体态发育起到了决定作用。根据各地的季节温差变化还应选择每年的阳历二月下旬或末期择偶交配。
6、许多鸽友往往都舍不得淘汰幼鸽,都有让其在比赛中试一试的想法。可是在赛事竞争激烈的今天,这来源于心慈善良的朴素愿望确实使我们付出的太多。要少付出,就必须练就火眼金睛,就必须狠,在幼鸽出壳后立即执行严格淘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尽早的断掉那无谓的愿望。检查刚出壳四天内尚末挣眼的的幼鸽,最简单的方法是当亲鸽飞出巢外或乘其进食之机,用手指触碰幼鸽的嘴,此时抬头伸颈争哺欲强的的留下,歪头反映慢的坚决丢弃,十五天左右栉脉没有生出银白色迹象,长脖子高腿,羽毛粗涩,翅膀尾巴收缩不紧,龙骨弯曲耻骨长且不收(蛋门不紧),对外界动静反映迟钝,自我防卫意识不强的坚决淘汰,常此以往我就不相信鸽友们的棚中飞不出精英。为什么?因为以小看大,如今要求的是先天高智商和早熟。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